为进一步丰富青年学子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鉴赏能力,深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关工委于11月12日下午在逸夫综合楼5306教室举办屠格涅夫散文诗译读讲座,助力师生提升文学翻译素养。本次讲座由校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团长吴嘉佑教授担任主讲人,探讨文学翻译的精髓与难点。外国语学院第十二期团校全体成员参加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常春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吴嘉佑以“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文化与情感的精准传递”为核心观点,迅速引发在场师生的共鸣。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屠格涅夫的创作背景与散文诗《玫瑰》的文学地位,指出这首作品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邃的生命思考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是文学翻译学习中极具代表性的范本。在内容解读环节,他引导师生跳出翻译层面,深入挖掘《玫瑰》背后的思想价值。他指出,诗中的“玫瑰”不仅是自然景物的象征,更承载着屠格涅夫对生命、爱情与时光的思考,在翻译过程中若忽视这一深层内涵,便会失去作品的灵魂。现场师生积极互动,就翻译中的困惑与吴嘉佑展开交流,氛围热烈而浓厚。

讲座尾声,洪常春对本次讲座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吴嘉佑教授的分享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既纠正了师生在文学翻译中的认知偏差,又传递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提升学院师生的文学素养与翻译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他鼓励在场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在翻译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忠实、流畅、优美”的翻译素养,为跨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黄山学院师生搭建了一个学习文学翻译的交流平台,也丰富了校园学术文化生活。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将把讲座中学到的方法与理念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文学修养。
(撰稿: 陈晓雨 郑清;摄影:外国语学院;责任编辑:熊登秀;审核: 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