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火相传,以“糖”促兴——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向日葵”实践宣讲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3-07-03浏览:548设置

为了传承非遗手工技艺,对传统美食灌芯糖进行宣传和推广,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向日葵”实践宣讲团于6月25日至28日前往宣城泾县古坝社区沈先时糖坊进行实践和调研,了解非遗制糖技艺背后的人与物。


前期调研——知背景,有深度

6月25日,“向日葵”实践宣讲团前往沈先时糖坊进行前期调研采访,对灌芯糖第四代传承人沈刚先生进行采访,沈刚向宣讲团详细介绍了灌芯糖的传承历史和制作方法。泾县灌芯糖制作技艺已取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积极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地制糖——亲体验,有温度

6月26日,“向日葵”实践宣讲团走进沈先时糖坊,体验制糖全过程。灌芯糖的制作过程复杂而繁琐,涵盖了发酵、熬糖、拉白、灌芯等近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对技术的要求都极为严格。必须选用优质糯米煮成糯米饭,然后配上等比例的麦芽进行均匀搅拌,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熬糖的步骤也至关重要,火候、时间、温度都必须恰到好处,首先要大火,然后逐渐转为文火,整个过程需要不停地搅拌糖水。接着,将糖稀倒在木钩上,两手握住糖稀,不断地上下拉动,一抖一转一拉,刚柔相济,深棕色的糖浆在双手的不断拉动下逐渐变成清澈的白色。最后,把早已炒制、打碎好的白芝麻芯料像包饺子一样倒进糖团里,慢慢捏合糖团封口,趁热倒上米粉、反复搓拉,拉出长长的一条后再将其分成一根根等长的灌芯糖,在进行分盒包装,这样灌芯糖就制作完成了。

 

 

采访交流——访民意,有厚度

6月27日,实践宣讲团对沈先时糖坊附近的村民家庭和手工艺人进行入户走访调研。他们在调研中聆听了村民记忆中的糖坊故事,同时村民们也表达了对灌芯糖的热爱与支持。在谈到灌芯糖传承问题时,手工艺人也指出了灌芯糖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传承人的断层断代、劳动力的老龄化、产量的低下等,他们期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以促进灌芯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法工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探讨发展——谋振兴,有广度

6月28日,为进一步探究灌芯糖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能性,实践宣讲团前往泾县古坝社区进行采访活动。实践团与古坝社区陈敏敏书记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陈敏敏就“如何将灌芯糖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以及“灌芯糖的发展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这两个角度表达了她的看法。最后,陈敏敏指出,社区将致力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旅游业来扩大灌芯糖的影响力,以此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青春志愿行,奋进新时代;以青春的热血,奔赴新时代的挑战。此次“向日葵”实践宣讲团走进泾县古坝社区,亲身体验了制糖的过程,深入了解了灌芯糖背后的故事,以实践活动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发挥了青年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们将致力于加大对灌芯糖的关注和宣传,推动灌芯糖产业的发展,以此助力乡村的振兴,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贡献出青春力量。

(撰稿:外国语学院 杨心嫒;摄影:外国语学院 张羽芯、张思飞;审核:外国语学院 乔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