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关于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部署,扎实推动外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近期,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常春、副院长周东彪带领各教研室主任组成调研组,先后赴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和衢州学院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外语类专业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和“AI赋能教学与课程体系优化”,旨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助力学院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

在南京晓庄学院,调研组观看学院宣传片,了解学科建设与办学特色。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汪璧辉介绍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推进课程交叉融合、建设“MTI+区域国别研究”新方向的举措;副院长沈红伟分享了“行知班”改革与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建设经验;大外基础英语教研室主任黄兰介绍了学术英语、考研英语、出国英语等后续课程设计。双方围绕AI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与跨境电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在南京工程学院,院长袁小明介绍了“工程+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和基于OBE理念的新文科转型实践。双方就新文科认证、AI英语课程探索以及工科知识与外语融合进行了探讨。该院在翻译硕士(MTI)申报及科技英语课程模块建设方面的实践,为外语学科错位发展与应用创新提供了启示。
在浙江师范大学,调研组听取了外国语学院院长胡美馨关于“外语+专业+区域”发展模式及“RICH”教学改革体系的介绍。该院在数字化与AI课程建设方面成果突出,已开设《数智技术与外语教育》《人工智能与翻译技术》等课程,并要求各课程大纲结合AI创新教学。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其微专业建设、国才英语考试、科研激励机制以及学生出国交流学分替换制度等经验。
在衢州学院,院长严春妹介绍了以“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导师+就业导师”的特色导师制。双方就MTI申报准备、跨境电商与国际传播课程设计、微专业建设、学科竞赛组织及教师转型培训等展开深入交流。
洪常春在交流中介绍了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史、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特色。他表示,通过此次走访,调研组系统了解了兄弟院校在课程体系优化、AI技术融合与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外国语学院将认真梳理调研成果,结合学院学科优势与区域需求,科学制定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在AI技术融入教学、产教融合实践及MTI申报筹备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摄影:冀倩;责任编辑:王琦;审核:乔根)